“疫”路前行,急診人在行動
分類:
專題新聞
作者:
來源:
發(fā)布時間:
2022-11-22
“疫”路前行,急診人在行動
2022年10月9日,一夜的大雨伴隨著驚雷,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,讓我們遼寧大朝陽突然按下了暫停鍵,整座城市沒有了往日的喧囂,大街上沒有了車水馬龍,雖沒有炮火場面,作為急診醫(yī)學科的急診人卻感覺硝煙彌漫,因為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“疫”正在悄悄拉開帷幕……
清晨伴隨著雨后的曙光,雖然城市按下“暫停鍵”,但是捍衛(wèi)生命,護佑健康的我們不能停,醫(yī)療機構是疫情防控的主戰(zhàn)場。朝陽市中心醫(yī)院急診醫(yī)學科奮勇當先,沖鋒在疫情最前線,作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道防線,預檢分診是重中之重,詳細進行流行病學調查,既要保障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,又要快速科學地甄別排除疑似病例。非常時期,急診醫(yī)學科面臨的巨大挑戰(zhàn),不僅要抗擊疫情,還要保證醫(yī)療護理工作有條不紊的繼續(xù)開展,而且無法預知下一位患者的風險情況。
在院領導的關懷指導下、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帶領下,急診人疫情防控不松懈,危重患者先搶救,面對各種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,不僅要“急”,還要“穩(wěn)”,面對生命垂危的患者,沒有一絲猶豫,一如既往地和死神爭分奪秒的斗爭,永遠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。
封控期間,門診停診,急診醫(yī)學科每位醫(yī)護人員都化身為抗擊疫情的“急先鋒”,當仁不讓的成為這場疫情阻擊戰(zhàn)的排頭兵。他們每日吃住在醫(yī)院,沒有宿舍、沒有床,大家就睡在診室的診察床,把門診的椅子拼在一起做簡易床,超負荷運轉的他們盡量少喝水少去廁所才能節(jié)省時間、更別提正點吃上飯,有的同事甚至連做夢都是在測體溫,做流調。他們中有人身懷六甲、堅守崗位,有人拖著重感冒、輸著點滴三班倒,有人因為妻子支援方艙、自己在單位、孩子只能送給老人看,他們也是孩子的父母、父母的兒女,也是一個個家庭的頂梁柱、主心骨。但疫情就是命令、防控就是責任。想孩子了只能默默放在心里,擦干眼淚繼續(xù)迎接新的戰(zhàn)斗。
鈴聲就是命令,時間就是生命。我們與時間賽跑,為生命護航。疫情期間,急診醫(yī)學科120救護車司機共由11人組成,第一時間全部到崗到位,用綠色通道筑建連接患者的生命線。平時,人們有緊急需求時才會撥打“120”,可是在這個特殊時期,患者如何出小區(qū)到醫(yī)院就診都成問題———沒有交通工具怎么辦?只能叫救護車。日常急救、患者轉運、核酸標本運送、方艙醫(yī)院急救保障等等需求疊加,導致急救車出車業(yè)務量大幅增加。2022年10月09日0時截止10月16日12時,急診醫(yī)學科120救護車出車任務共順利完成602次,達到平時的20倍以上。各位司機師傅任勞任怨,甚至都無暇下車就又繼續(xù)下一趟出車任務,一疊疊的出車單,一滴滴的汗水,時刻保障著急救生命線。
在此期間,急診醫(yī)學科急診就診人數(shù)達1230人;其中院前接診患者486人;搶救85人;急診內科就診286人;急診外科就診235人;急診神經內科就診138人。急診病房作為疫情期間緩沖病房,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,每一位急診醫(yī)護人員都任勞任怨,默默付出。一個個驚人的數(shù)字,一次次及時的搶救,疫情面前,急診人挺身而出、克服重重困難、堅守一線卻毫無怨言,這就是疫情期間急診醫(yī)學科的真實寫照。
心中有信念,行動有力量。急診人是沖在前線的特種兵,面對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(zhàn),我們以實際行動,迎難而上,向險而行。全力以赴堅守陣地,用實際行動守衛(wèi)人民健康,用汗水和熱血構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城墻,守護朝陽百姓的生命線。相信疫情定會煙消云散,到處歡聲笑語,鳥語花香!
上一頁
上一頁